商业航天风向标:2026北京国际商业航天展启幕“十五五”新纪元

2025-11-07 18:59   来源: 互联网

随着“航天强国”目标被正式纳入“十五五”规划蓝图,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历史性时刻,旨在构建全球顶尖交流与合作平台的第三届北京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2026北京国际商业航天展览会,定于2026年1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亦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由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北京亦庄星箭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将以其高规格定位、全链条视野与专业化深度,为“十五五”航天新征程开启华彩篇章。

一、国家战略引领,高规格平台启航

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首个登场的国际性商业航天专业盛会,展会自启动之初便受到政府、产业界与资本方的高度关注。它以“汇聚全球资源 共促商业航天”为主题,不仅是展示前沿成果的窗口,更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航天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关键举措。展会致力于呈现国家在产业链现代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战略导向,助力构建开放协同、良性循环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展会同频共振,构筑产业生态闭环

本届展会精心策划“1场大会+N场专题会+1场大型展会”多元活动矩阵深度融合模式,全面覆盖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地面设备、航天应用等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环节。广泛汇聚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围绕商业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趋势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会议议题与现场设置的四大展区紧密联动、相互呼应,构筑起“技术展示—深度研讨—资源对接”三位一体的良性闭环,为与会嘉宾及参展单位搭建起一个洞察行业风向、汇聚高端资源、挖掘合作潜力的高能级平台。

图片来源:新京报

第三届北京国际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以“亦企共筑 航天强国”为核心主题,通过专题报告、圆桌对话、项目签约、新品揭牌、嘉宾巡馆等丰富环节,系统呈现北京乃至全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与发展态势,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风向标,推动产业链协同与生态体系构建,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为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三、全景式产业链覆盖,四大核心展区彰显专业深度

展会规划20,000平方米展览空间,通过系统性规划的四大核心展区,全景式呈现从研发制造到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彰显其高度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火箭与运载系统展区:重点展示新一代大推力绿色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火箭关键系统实物及覆盖多任务场景的商业发射解决方案,凸显我国天地运输能力的持续突破。

卫星制造与技术展区:聚焦航天器精密制造,全面展示卫星平台分系统、高性能有效载荷,以及特种高温合金、先进复合材料、高等级芯片、航天级传感器等关键材料与元器件,展现深厚的技术积淀。

航天技术应用展区:通过沉浸式交互场景,生动演绎卫星通信、遥感、导航定位技术在智慧城市、灾害预警、远洋航行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巨大潜力,诠释航天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赋能效应。

航空服务与配套展区:系统展示覆盖卫星在轨全生命周期的测控管理、现代化发射场保障、专业化仿真分析与数据处理平台,以及航天投资与金融服务,构建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生态。

四、巨头引领生态,汇聚产业核心力量

展会的强大吸引力体现在其广泛的产业号召力上。预计将集结国内超过75%的火箭整箭研制领军企业,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星网等国家队代表。同时,银河航天等卫星制造与运营翘楚将重点呈现低轨通信、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前沿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配套单位、科研院所、标准化机构及学术组织也将深度参与,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顶级行业盛会格局,为与会者提供与产业核心力量直接对话的绝佳机会。

图片来源:武汉经信

五、专业观众云集,彰显行业影响力与吸引力

本届展会的专业品质与强大吸引力预计将引爆行业关注,吸引超过2万名来自全球的专业观众亲临现场,包括政府机构、航天院所、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供应商、投资机构及顶尖科研学者。总参观人次预计将攀升至5万,充分彰显其作为亚洲顶级商业航天盛事的巨大号召力。高质量、高密度的专业人群汇聚,将极大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对接与深度合作,为参展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曝光机遇与合作潜力。

图片来源:高交会

六、瞄准5亿曝光,引爆全球传播声量

在本次展会的全球化数字传播策略中,将部署覆盖展前、展中与展后全阶段的整合传播,预计线上总曝光量超过5亿次,媒体转载量达到1,000篇以上。展会报道媒体包括新华社、CGTN、China Daily等国家级媒体,财新、第一财经等国内主流财经媒体,路透社、彭博社、CNBC、《太空新闻》、《航空周刊》等国际媒体,以及新浪科技、36氪、钛媒体等科技类平台。社交媒体渠道涵盖微信、微博、抖音、B站、LinkedIn、Twitter、YouTube等国内外主流平台,形成多区域覆盖的传播渠道:展前阶段主要通过系列短视频、话题互动和KOL合作提升预热关注;展中阶段采用图文直播、视频报道、线上访谈和云端互动传递展会进展;展后阶段通过内容回顾、嘉宾专访和成果展示延续传播效果。预计社交媒体总互动量将超过300万次,话题总阅读量预计超过10亿次,形成线上线下结合、覆盖中外观众的传播态势。

图片来源:进博会现场

政策领航,擘画未来。在国家将商业航天明确为新增长引擎的背景下,本届展会恰逢其时。它不仅是观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风向标”,更是驱动全球航天产业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引擎。2026年1月,让我们齐聚北京,共同见证一场彰显中国航天力量、启迪产业未来的行业盛事!


责任编辑:董小艺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导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