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变孩子讲话的语气,好教养培养起来

2020-10-27 11:02   来源: 互联网

抚养孩子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尤其是在批评和教育孩子、不注意孩子的时候,无论是培养一颗 "玻璃心",还是培养一个 "熊孩子"。"事实上,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父母说话的一些方式有时直接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甚至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改变说话的语调可以让孩子听他们的指示,用一半的努力就能得到两倍的效果。"-


少说“别”,正面讲


晚饭后,易主动帮忙拖地。他拿起一桶装满水的小水桶,正要从浴室里拿出来时,妈妈喊道:"别动,别把它打翻!" 你怎么能假装饱了呢?" 大人总是不信任他们的孩子,总是觉得他们不会提醒他们,他们很容易把事情搞砸。但我们经常发现,我们越是担心一件事,事情就会发生得越多。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 Daniel Wegener 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参与者尽量不要想象白熊,人们的头脑强烈反弹,很快脑海中就浮现出白熊的形象。这就是白熊效应,反映了一种心理暗示。同样,父母越是告诉孩子不要翻转,他们就越能在孩子的脑海中唤起 "翻转的东西",以及父母怒不可遏的画面。一颗紧张的心,水桶不禁真的被掀翻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你想要的" 是真的可以实现的。不要吵闹,不要拿别人的东西,不要这么粗鲁……这些话反映了 "长长的路" 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难理解的。父母应该从告诉孩子 "少喝水" 开始,并且要更直截了当。用 "保持安静" 代替 "不要制造噪音",用 "慢走" 代替 "不要跑",用 "离开那里" 代替 "不要靠近"。总之,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效果更好。"。


少质疑,多指导


下午小琪和妈妈去上早班,在路上遇到了邻居牛阿姨。妈妈向小琪问好,小琪一点也没醒,声音很低。晚上回家时,妈妈生气地问小琪:"你为什么不下午跟牛阿姨打个招呼呢?" 父母经常问孩子 "为什么" 和 "怎样",这通常是隐藏在责备、不耐烦、急躁的背后。孩子可能不知道 "为什么"-"我没有打招呼,但我没有醒来!" 但面对父母的问题,孩子们不得不找个理由推诿。提问会吓到孩子并选择 "谎言"。

image.png

事实上,孩子们思考 "如何做" 比质疑更好。例如,小琪的母亲可以问:"当我见到我的叔叔和姑妈时,我该怎么办?"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什么,父母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父母的平静语调和建设性的态度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 将来他们不会生气,更不要说撒谎逃避责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少画 X,多画


魏微在客厅的墙上画了一只小猫。我妈妈下班回家看到了。她很生气,指责他:"你怎么能再在墙上乱画呢?当父母任意定义孩子的性格时," 自己 = 坏孩子 "的公式就出现在孩子的心里。直接否定人格、行为和其他方面是孩子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人不能随便贴上" 坏 "标签,更不用说像孩子一样的白皮书的心了?"?


对父母来说,正确的做法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人身攻击。只有纠正行为而不否认人格,孩子们才能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并取得了进步。父母建议批评事情不对的人,说 "在墙上涂鸦不是好行为" 这句话是针对不良行为,孩子本身也不坏。孩子们,就像年轻的植物一样,在光照下生长得更好。幼儿园使用 "小红花" 来鼓励儿童,因为对幼儿的积极刺激往往效果很好。因此,父母也应该为孩子多画一对,少用叉子。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大众导报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